无锡市,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江南长江三角洲、太湖之滨,下辖江阴市与宜兴市。无锡东邻苏州市,距上海128.2公里;北遏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南控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市,距南京183公里。无锡被誉为“太湖明珠”,是长江三角洲及苏锡常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市政府驻太湖新城金匮路1号。
无锡是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便可追溯到商朝末年。1981年,国务院将无锡市被列为全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享有地方立法权;同时无锡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文化名城及1998年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原属苏州地区的无锡县、江阴县与原属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为无锡市管辖,奠定无锡市一体两翼格局。当前无锡是上海大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还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苏南模式的发祥地,联勤保障部队无锡联勤保障中心驻地。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苏南模式带来的先机,无锡逐渐成为东部经济重镇与一座极富活力的商业城市。2013年底,无锡因城市综合实力稳健而成为由《第一财经周刊》所评选的“中国新一线城市”之一;[参78]同时,《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13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无锡市排名第五,处地级市首位。[参79]
2022年,无锡市经济总量再创新高,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50.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84万元,居全国第二。
从产业看,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177.39亿元,比上年增长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39.78亿元,比上年增长2.4%;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9 : 48.3 : 50.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81万人,其中:各类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7.72万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12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8%。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831.24亿元,比上年增长3.3%,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6.2%,比上年上升 0.2个百分点。民营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426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民间投资完成2403.41亿元,比上年下降3.6%。
无锡之有公共文化场所始于民国,创办于1912年的无锡图书馆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公立图书馆之一,1929年,无锡县教育局又在孔庙基础上设立历史博物馆,为无锡第一家公共博物馆。该馆陈列文物不幸在抗战中尽毁,只存碑刻遗迹,今遂改为无锡市碑刻陈列馆。 1958年,在惠山寺出土文物基础上,设立了无锡市博物馆,后迁建。2007年,在原无锡市博物馆、无锡革命陈列馆和无锡科普馆的基础上,新建无锡博物院,这是江苏省除南京博物院外的唯一一个地级市博物院。
此外,无锡市内还有代表吴文化标志的阖闾城遗址博物馆、曾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鸿山贵族墓群遗址博物馆以及由工业遗址改建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中国丝业博物馆等国家级博物馆;同时也有蓝印花布博物馆、平湖城博物馆等诸多民间开设的特色博物馆。近来,随着生活娱乐的丰富化,无锡新建了不少专业的美术、书画、音乐场馆。2014年,无锡大剧院被英国《每日电讯报》文化版列为“世界上十二座最壮观的剧院”之一。融创的太湖秀场也为无锡的文化服务提供了休闲去处。
无锡之有公共文化场所始于民国,创办于1912年的无锡图书馆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公立图书馆之一,1929年,无锡县教育局又在孔庙基础上设立历史博物馆,为无锡第一家公共博物馆。该馆陈列文物不幸在抗战中尽毁,只存碑刻遗迹,今遂改为无锡市碑刻陈列馆。 1958年,在惠山寺出土文物基础上,设立了无锡市博物馆,后迁建。2007年,在原无锡市博物馆、无锡革命陈列馆和无锡科普馆的基础上,新建无锡博物院,这是江苏省除南京博物院外的唯一一个地级市博物院。
此外,无锡市内还有代表吴文化标志的阖闾城遗址博物馆、曾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鸿山贵族墓群遗址博物馆以及由工业遗址改建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中国丝业博物馆等国家级博物馆;同时也有蓝印花布博物馆、平湖城博物馆等诸多民间开设的特色博物馆。近来,随着生活娱乐的丰富化,无锡新建了不少专业的美术、书画、音乐场馆。2014年,无锡大剧院被英国《每日电讯报》文化版列为“世界上十二座最壮观的剧院”之一。融创的太湖秀场也为无锡的文化服务提供了休闲去处。
2023年常住人口749.08万人,户籍人口519.01万人。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7,462,135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374,39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087,736人,增长17.06%,年平均增长率为1.59%。其中,男性人口为3,848,880人,占总人口的51.58%;女性人口为3,613,255人,占总人口的48.4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52。0-14岁的人口为967,076人,占总人口的12.96%;15-59岁的人口为5,021,239人,占总人口的67.29%;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73,820人,占总人口的19.75%,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93,557人,占总人口的14.65%。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178,208人,占总人口的82.7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283,927人,占总人口的17.21%。
从人口结构上看,2022年全市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达14.38万人,比上年增长3.87%,增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但是相比较长三角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的人口结构比例,无锡全市人口结构依旧保持了十分年轻与活跃的增长态势。
【行政区划】
主条目:无锡市行政区划
无锡市下辖5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
【市辖区】梁溪区、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新吴区
【县级市】江阴市、宜兴市
除正式行政区划外,无锡市还设立以下经济功能区:
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
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工业设计园)
无锡山水城(包括国家级无锡数字产业园、省级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等功能园区)
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级)
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
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
省级:江苏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
无锡市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沪宁线中心,自古即是交通要道,其水运之史更显悠久,概可追溯自泰伯奔吴后,所开凿的伯渎河,这也是中国最古早的运河。而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更是横跨无锡全境,使无锡成为唯一一座被大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市,近代,1906年沪宁铁路锡沪段通车,无锡始有现代交通,此后锡澄、锡宜、锡沪、锡苏等公路相继筑成,为无锡交通枢纽形塑之初步。如今,无锡境内有多条高速公路、国道、高铁通过;市内,国际机场、港口、地铁等立体交通网络俱全,无锡已然成为华东地区主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公路】无锡作为华东地区主要的交通枢纽,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境内有宁杭、沿江、沪宁等9条高速公路及多条国、省道通过。无锡市区则因旧城水乡风貌,主要城市道路均为填河建造,故市内路况多宛延迂曲;农田也因此古时多河道而呈现犬牙交错的局面。
【铁路】无锡地区目前有京沪铁路、沪宁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宁杭客运专线及新长铁路以及沪宁沿江高速铁路在境内通过,设有无锡站(京沪铁路、沪宁高速铁路)、无锡东站(京沪高速铁路)、无锡新区站(沪宁高速铁路)、惠山站(沪宁高速铁路,该站未来将实行扩建计划)、宜兴站(宁杭客运专线)五个客运站点,均隶属上海铁路局,其中无锡站为客货运特等站。
【航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位于无锡新区东南的硕放街道,距无锡市区约14公里、距苏州市区约20公里。机场原为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军团驻地,1980年代曾开辟了至北京的中国第一条联航航线,后于2002年停飞。2004年起重启民航航班。2010年5月11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无锡硕放机场的基础上成立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机场由无锡市与若干股东共建。
江南地区一向是尚文重教之地,明清时期有所谓“江南进士甲天下”之称,而无锡在历代科举考试中也曾有“一榜九进士、三科六解元”的盛事。1898年,深受洋务运动思想影响的杨模在无锡城内开设了第一家新式教育小学:埃实学堂。次年8月,吴稚晖、俞复等人又创办了三等学堂,并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套小学教科书:《蒙学读本》。此后,无锡现代教育不断发展,民国以后,更是诞生了在国学界留下浓厚一页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如今的无锡国专便是苏州大学的前身。
截止2021年,无锡籍的两院院士已达到了96名。